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

大寶法王開示:情緒


西元2005年09月15日

大寶法王開示:情緒

佛陀轉了三次無邊甚深法輪,其目的是要幫助我們如何調伏自心。而修行佛法即是修心。首先,我們要讓「佛法」與「自心」結合,但要如何才能結合二者?那就必須經由「喜悅精進」、「敏捷聰慧」以及「對眾生深刻之愛」才可達成,同時尚要加入來自上師的加持,而上述之一切亦可幫助我們累積功德。

  佛法之一項特別利益即是能夠為我們降伏自心因無明而生之不善念,當我們能一心專注修持,我們的心就能與「法」相結合,而力量便會注入己心,其利益是超乎想像的。這段日子以來,人們體驗著許多強烈情緒,而它們通常都是十分艱困的,因此我(註:大寶法王)想談談此主題,並告訴各位「佛法」能如何給予幫助,我想這對大家是有助益的。

  生活在此世間,大家皆有情緒,而它皆是緣於外境而生,也因此,內心會有想法體驗(及情緒)。一般而言,情緒分為三類:1.快樂的 2.痛苦的 3.不樂亦不苦的(中性)。所有的人類均有這些情緒。而同時經由論辯也能得知,其他有情眾生亦同樣擁有情緒感受。

  我(註:大寶法王)選擇「情緒」為講授之主題,乃是因為「它」已是趨向過度、極端了,快樂時,過度地狂喜且不知足;痛苦時,陷入無止境、深度的苦痛。當然,生活在世間是需要快樂,但應該是適當的,而這種所必需的平衡性也當是由自心營造出的,如果我們將情緒極度地放縱,許多錯誤與困難便會產生了。不知是真或否?我聽說有人是因為極度的興奮、狂喜而死亡,因為我個人未曾有此體驗,但是,對於「苦」,我是有些了解。

  心有痛苦是自然的,但若能保持一定的平衡,即可以調整它,倘使心中一直充滿著悲傷及苦痛,這是錯誤的,因為如此一來,我們的心將會愈發窄小狹隘。有些人因為將苦過份激化而自殺,所以,我認為將感受、情緒極邊過度,是個錯誤。希望有著強烈的情緒也是個錯誤。

  既然娑婆輪迴的本質是痛苦,那麼我們為何要讓此痛苦先行占領我們呢?不但不應該如此,反之,我們應當專注、開展如何去帶來快樂。在目前的時代中,我們的決定選擇往往是取決於情緒感覺,其實它是無常且易改變的,情緒感覺來自於心,它也是隨時在改變的。例如:有某些人遇見了某位上師,此上師令他(她非常感動,他(或她)覺得對此上師有好印象,便決定依止此上師為師。反之,可能碰到某位上師,但卻未能有什麼感覺,他(或她)可能會想:此位上師應該不是位好上師。這些決定斷語評估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各種情緒感覺。
  我們不做任何分析觀察,只相信一己的直覺去判斷,但是「感覺」卻可在一瞬間改變。當我們的生命遇到不同的轉折時,我們的體驗往往不會是平穩、美好、輕鬆的。情緒感覺,如果過度重視它,我們將會面臨痛苦,日子不好過,而最好的方法是尋求一條清淨甚深且能利益我們的道路,步入其中。

  不要執著快樂,不要陷於痛苦之中,而是應該尋找一條平穩不變的道路,如果我們一直在找「好感覺」讓自心迷失在尋找「好感覺」中,那麼,我們的生命將會是如何?它將會是個失去真實目的,走向傷害的生命。

  深度不同的苦樂會帶給心裡各式不同的情緒感受,我們是無法完全地將之清除。唯當痛苦來臨時,以耐心毅力面對,如此,我們便能在選擇的道路中持續走下去。而當快樂來臨時,若我們因此沉迷而執著,那麼,它將會帶領我們往何處去?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思惟的。

  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,都會遇上許多不同的困境與艱難,但不論有多少苦,重要的是,回首想想曾經圓滿完成的一切,並堅定地在選定的道路(法道)上走下去,這會幫助我們的心平穩下來,不管要持續多久,我們均應有耐性而忍辱地前進,直到我們抵達目的地及得獲圓滿成就為止,都不應當過於專注在痛苦或快樂上,否則,我們所祈求的目標是不會到來的。

  以上是我的看法,我並非要每個人均如此遵守,個人的意願與祈禱才是重點。倘若我們能夠快樂輕妙地走在此道中,那麼我們絕對是會比世界上所有富裕人士來得更好,但重要的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意願。
  
  不論如何,我們應該要仔細地審視觀照:「…這些的結果會在未來之中帶給我們什麼?我將會何去何從?」我們也該檢視一番目前的情形,自身周圍的狀況等等,並問一問自己:「我該如何善巧地面對?」而非是盲目衝動的,這些我們都該是在行於道上時,所要做的思惟。
  每一位個體都是重要的,每一個生命旅程均是獨特的,無人能代替自己,不管來世存在與否,它都無法創作現在的一切,而我們所擁有的現在,它是十分寶貴的,我們應該好好聰明地善用它!

沒有留言: